1.东线战争杂谈之四:弗鲁莫斯战役,东线战场的经典防御战(上)

2.现在东欧的气温如何,要带什么衣服去啊?

布加勒斯特天气预报15天准确_布加勒斯特天气

太 阳

清晨,当你站在茫茫大海的岸边或登上五岳之首的泰山,眺望东方冉冉升起的一轮红日时,一种蓬勃向上的会从心底油然而生。人们热爱太阳,崇拜太阳,赞美太阳,把太阳看作是光明和生命的象征。

太阳在人类生活中是如此的重要,以致人们一直对它顶礼膜拜。中华民族的先民把自己的祖先炎帝尊为太阳神。印度人认为,当第一道阳光照射到恒河时,世界才开始有了万物。而在希腊神话中,太阳神被称为“阿波罗”。他是天神宙斯(Zeus)的儿子,他高大英俊,多才多艺,同时还是光明之神、医药之神、文艺之神、音乐之神、预言之神。他右手握着七弦琴,左手托着象征太阳的金球。

太阳处于太阳系的中心,是太阳系的主宰。它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5%,是太阳系所有行星质量总和的745倍。所以,她有足够强大的吸引力,带领它大大小小的家族成员围着自己不停地旋转。

太阳是我们唯一能观测到表面细节的恒星。我们直接观测到的是太阳的大气层,它从里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虽然就总体而言,太阳是一个稳定、平衡、发光的气体球,但它的大气层却处于局部的激烈运动之中。如:黑子群的出没,日珥的变化,耀斑的爆发等等。太阳活动现象的发生与太阳磁场密切相关。太阳周围的空间也充满从太阳喷射出来的剧烈运动着的气体和磁场。

天文上太阳的符号是⊙,它象征着宇宙之卵,是生命的源泉。

太 阳 基 本 数 据

日地平均距离

149,598,000千米

半径 696,000千米

质量 1.989×1033克

平均密度 1.409克/立方厘米

有效温度 5,770K

自转会合周期 26.9日(赤道);31.1日(极区)

光谱型 G2V

目视星等 -26.74等

目视绝对星等 4.83等

表面重力加速度 27,400厘米/平方秒

表面逃逸速度 617.7千米/秒

中心温度 约15,000,000K

中心密度 约160克/立方厘米

年龄 50亿年

太 阳 的 结 构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系里唯一的一颗恒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太阳是一颗中等质量的充满活力的壮年星,它处于系内,位于距银心约10千秒差距的悬臂内,银道面以北约8秒差距处。太阳的直径为139.2万千米,是地球的109倍。太阳的体积为141亿亿立方千米,是地球的130万倍。太阳的质量近2000亿亿亿吨,是地球的33万倍,它集中了太阳系99.865%的质量,是个绝对至高无上的“国王”。太阳是个炽热的气体星球,没有固体的星体或核心。太阳从中心到边缘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区和大气层。太阳能量的99%是由中心的核反应区的热核反应产生的。太阳中心的密度和温度极高,它发生着由氢聚变为氦的热核反应,而该反应足以维持100亿年,因此太阳目前正处于中年期。太阳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氢(质量约占71%)与氦(质量约占27%)。

太阳和地球一样,也有大气层。太阳大气层从内到外可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光球层厚约5000千米,我们所见到太阳的可见光,几乎全是由光球发出的。光球表面有颗粒状结构----“米粒组织”。光球上亮的区域叫光斑,暗的黑斑叫太阳黑子,太阳黑子的活动具有平均11.2年的周期。从光球表面到2000千米高度为色球层,它得在日全食时或用色球望远镜才能观测到,在色球层有谱斑、暗条和日珥,还时常发生剧烈的耀斑活动。色球层之外为日冕层,它温度极高,延伸到数倍太阳半径处,用空间望远镜可观察到X射线耀斑。日冕上有冕洞,而冕洞是太阳风的风源。日冕也得在日全食时或用日冕仪才可观测到。当太阳上有强烈爆发时,太阳风携带着的强大等离子流可能到达地球极区。这时,在地球两极则可看见瑰丽无比的极光。

太 阳 光 球 及 其 活 动

光球就是我们实际看到的太阳圆面,它有一个比较清楚的圆周界线。光球的表面是气态的,其平均密度只有水的几亿分之一。光球厚达500千米,极不透明。光球上密密麻麻地分布着极不稳定的斑斑点点,被称为“米粒组织”。米粒组织可能是光球下面气体对流产生的现象。另外,还有超米粒组织,其直径与寿命要大的多。在光球还分布着太阳黑子和光斑,偶尔还会出现白光耀斑。这些活动现象有着相差悬殊的亮度、物理状态和结构。

所谓太阳黑子是光球层上的黑暗区域,它的温度大约为4500K, 而光球其余部分的温度约为6000K。 在明亮的光球反衬下,就显得很黑。

发展完全的黑子是由较暗的核(本影)和围绕它的较亮部分(半影)构成的,形状像一个浅碟。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最明显标志之一。太阳黑子的突出特点是具有强大的磁场,范围从小太阳黑子的500高斯到大太阳黑子的4000高斯不等。黑子最多的年份称太阳活动极大年,最少的年份称太阳活动极小年。太阳黑子的平均活动周期是11.2年。光球上还有一些比周围更明亮的区域,叫光斑。它与黑子常常相伴而生。

太 阳 色 球 及 其 活 动

光球的上界同色球相接,在日全食时能看到。色球层厚约8000千米。太有反常增温现象,从光球顶部到色球顶部再到日冕区,温度不断陡升。色球层有出现在日轮边缘的针状物,它们不断产生与消失,寿命一般只有10分钟。色球上经常出现一些暗的“飘带”,我们称它为暗条 。当它转到日面边缘时,有时象一只耳朵,有时好象腾起的火焰,人们俗称它为日珥。日珥的形态千变万化,可分为宁静日珥、活动日珥和爆发日珥。

太阳色球层有些局部亮区域,我们称它为谱斑。它处于太阳黑子的正上方。有时谱斑亮度会突然增强,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耀斑。耀斑释放的能量极其巨大。其巨大的能量来自磁场。

日 冕 与 太 阳 风

太阳最外层的大气称为日冕。日冕延伸的范围达到太阳直径的几倍到几十倍。

在太阳活动极大年,日冕接近圆形;在太阳宁静年则呈椭圆形。

日冕中有大片不规则的暗黑区域,叫冕洞。冕洞是日冕中气体密度较低的区域。冕洞分为三种:极区冕洞,孤立冕洞,延伸冕洞。太阳能以太阳风----物质粒子流的形式失去物质。冕洞是高速太阳风的重要源泉。 日冕物质抛射是发生在日冕的非常宏观庞大的物质和磁场结构,它是大尺度致密等离子体的突然爆发现象。对地球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它。当太阳上有强烈爆发和日冕物质抛射时,太阳风携带着的强大等离子流可能到达地球极区。这时,地球两极就出现极光。极光的形态千变万化。太阳系内某些具有磁场的行星上也有极光。发生在日冕的耀斑叫X射线耀斑,它的波长只有1~8埃或更短。它直接引起地球电离层骚扰,从而影响地球短波通讯。

太 阳 的 能 量 来 源

太阳的能源问题一向很吸引人。最早有人提出太阳能量是由其自身物质向中心收缩产生的。然而,这样的能源只可维持大约3000万年,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年龄已有38亿年了。此后的一些说,同样难以自圆其说。后来人们才知道,太阳能源来自它直径不到50万千米的核心部分,其核心温度极高,压力极大,发生了热核反应:每4个氢原子核结合成一个氦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一过程足足可以进行100亿年。

太 阳 活 动 预 报

日地空间环境状态的变化对现代生活、生产所依赖的现代尖端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前面已提到,X射线耀斑直接引起地球电离层骚扰,从而影响地球短波通讯。太阳质子会危及宇航员和宇宙飞行器上的传感器及控制设备,对在高纬地区飞行的旅客和乘务人员也构成辐射威胁。另外有人统计,剧烈的太阳活动与地震、火山爆发、旱涝灾害、心脏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及交通事故都有关系。 所以,太阳活动和日地物理预报是非常重要的。太阳活动预报分为长期、中期、短期预报和警报。

日地空间环境作为系统的科学研究对象是在1957年人类进入太空开始的。50至70年代是探索阶段,人们逐步认识到太空环境的重要性。在大量探测的基础上建立了描述环境的静态模式,对一些重大的航天活动做了安全性的预报。80年代以后,在需求的推动下,日地空间环境的研究得到迅速的发展。自19年开始每隔四年一次的国际日地预报会议均如期举行,规模逐次扩大。为了联合和协调各主要国家的工作,成立了联合的预报中心。总部设在美国,有10个区域警报中心分布于全球。我们北京区域警报中心是其中之一。进入90年代以后科学家们形象地称之为“空间天气。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预报水平仍亟待提高。

日 食—瑰丽的自然景观

日食,特别是日全食,是天空中颇为壮观的景象。如果在晴朗的天气发生日全食,人们可以看到:好端端一个圆圆的太阳,它的西边缘开始缺掉一块(实际上是被月影遮住),所缺的面积逐渐扩大,当太阳只剩下一个月牙形时,天色逐渐昏暗下来,如同夜幕降临。当太阳全被遮住时,夜幕完全笼罩大地。突然,在原来太阳位置四周喷射出皎洁悦目的淡蓝色的日冕和红色的日珥。此后,太阳西边缘又露出光芒,大地重见光明,太阳圆面上被遮的部分逐渐减少,太阳渐渐恢复了本来面貌。

仔细观察,在全食即将开始或结束时,太阳圆面被月球圆面遮住,只剩下一圈弯弯的细线时,往往会出现一串发光的亮点,像是一串晶莹剔透的珍珠。这是由于月球表面高低不平的山峰像锯齿一样把太阳发出的光线切断造成的。英国天文学家倍利(Berrie)于1838年和1842年首先描述并研究了这种现象,所以称为倍利珠。

日 食 成 因

我们知道,月球是围绕地球转动的,地球又带着月球一起绕着太阳公转,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差不多成一直线时,月影挡住了太阳,于是就发生了日食。月影有本影、伪本影(本影的延长部分)和半影之分。在月亮本影扫过的地方,那里太阳光全部被遮住,所看到的是日全食;在半影扫过的地方,月球仅遮住日面的一部分,这时看到的是日偏食。有时,月球本影达不到地面,它延伸出的伪本影扫到地面,此时太阳中央的绝大部分被遮住,在周围留有一圈明亮的光环,这就是日环食。天文学家称环食和全食为中心食。中心食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日偏食。

日食一定发生在朔日,即农历初一,但不是所有的朔日都会发生日食。这是因为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平面(白道面)和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轨道平面(黄道面)并不是重叠在一起的,而是有一个平均大约为5°09′的倾角。所以在大多数的朔日里,月球虽然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但月影扫不到地面而不会发生日食。据统计,世界上每年至少要发生两次日食,最多时可达5次。月球的本影或伪本影在地面扫过的区域称为日食带。日食带的宽度一般为几十千米至二三百千米,因此,平均要二三百年才有机会在某一地区看到一次日全食。19年3月9日,中国黑龙江北端看到了一次日全食,这是本世纪在中国能看到的最后一次日全食。1999年8月11的日全食,是本世纪陆地地区可见的最后一次日全食,全食带从大西洋西海岸,经大西洋、英国南端、法国、德国,到西亚、印度北部和孟加拉湾。其中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特附近全食时间最长,是观看这次日食最好的地区。

中国古代日食观测

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人们不明白日食发生的原因,以为太阳被“”吃掉了。因此,每当发生日食,人们都非常恐慌,敲盆击鼓要把“”轰走。古代统治者把日食看作是上天的警告,因此对日食观测很重视,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相传公元前2000多年的中国夏代,有一位叫羲和的天文官员因沉缅酒色,漏报了日食,被斩首。据说此后再也没有一个天文官员敢在观测时玩忽职守了。

由于历代都有专门的观测者,因而中国古代留下的日食记录是很丰富的。根据统计,到清代为止,不算甲骨文,只是史书记载的日食就有1000次以上,这是一份十分宝贵的科学遗产。其中最早的一次发生在大禹三年,在平定三苗之乱时发生日食,由此推算出的年代为公元前1912年,即距今3911年了。

由于日光十分强烈,除了日全食之外,是无法用眼睛直接观测太阳的。公元前1世纪,有一个叫京房的人取了一种很巧妙的观测日食的方法。他将一盆水放在院子里,日食时去观察水中映出的太阳,从而避免了眼睛直接接触阳光而被灼伤。后来,人们用油代替水,进一步减少了日光的刺激。13世纪,元代大天文学家郭守敬发明了一种叫仰仪的半球形仪器,里面有刻度,可以比较准确地测定各个食相的时刻,并估计出食分。到了17世纪,望远镜传入了中国,崇尚西学的科学家徐光启用它观测日食,观测精度有了大幅度提高。

因为日食计算涉及到太阳和月球的运动,所以,古代不少天文学家利用日食记录来验证自己的历法。而到了本世纪,古代日食记录有了更多的用途。1969年有人利用25次公元2年以前的古日食记录来计算地球自转速率的长期变化(逐渐变慢),这25次中有9次是中国的。世界天文学家普遍认为,中国古代日食记录的可信程度是最好的。

现 代 日 食 观 测

在历史上,人们利用日全食时月影挡住日面的特殊条件,观测色球和日冕,取得了重要科学发现。现在,我们虽然已具备了平时观测太阳色球和日冕的若干手段,但还不能完全取代日全食的观测。最精细的日冕照片仍然是在日全食时拍下的;日全食时拍摄的闪光光谱,仍然是建立太阳光球、色球和日冕大气模型的重要观测资料。因此,在每次发生日全食时,天文学家总是千方百计地前去观测。

近50年来,对太阳的射电观测极大地推动了太阳物理学的进展,但是射电观测分辨率低,很难分辨日面上的细节。而在日食时,天文学家可以根据不同时刻月面掩日面的程度,及射电望远镜记录的变化,来判断射电源的准确位置,获取高分辨率的太阳射电观测资料。另外,与光学观测相比,射电望远镜还占有两大优势:首先人们感兴趣的是日食时月球掩食日面的过程,而不是日面被全掩的瞬间,所以偏食、环食同样具有观测价值;其次,光学观测日食的成功率不大,天气不佳或者日食过程中掠过日面的一片浮云都会使观测前功尽弃。射电观测则受天气影响很小。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有关太阳射电的知识大部分是通过日食观测得到的。

日 全 食 与 相 对 论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提起爱因斯坦人们就会联想到相对论。相对论中有一个重要的推论就是:物质都有质量,质量产生引力。光线在经过物体近旁时会因引力作用而发生偏转。通常光线经过的物体质量很小,所以偏转极微,近乎是条直线。当光线 通过质量足够大的物体时,偏转效应便会显示出来。太阳是个质量很大的物体,若有天体的光线从太阳近旁经过,应该发生可以检测出来的位置偏移。1916年爱因斯坦计算出恒星光在太阳近旁通过时偏转角度是1.75角秒。验证的方法就是利用日全食时拍摄太阳近旁恒星的照片,再用它与半年前或半年后太阳不在这个天区时的照片作非常精密的恒星位置测量比较,看看这些星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微小的变化。

正好1919年5月29日将在南美洲和非洲发生一次日全食。为了验证相对论,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和剑桥大学天文台分别派出了日食远征队到巴西和西非观测。两地的观测都非常成功。得到太阳近旁恒星位置移动的数量分别是1.98角秒和1.61角秒。考虑到观测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误差,这样的数值已经非常接近理论值。这是日食观测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一次天文。

接着1922年9月21日东非和澳洲发生日全食,又有几支日食远征队观测成功。拍摄到的星像经过精密测定得出恒星位置偏移量为1.72角秒,与爱因斯坦所计算的理论值只差0.03角秒。以后,每逢日全食天文学家还在不断观测,结果都与理论值非常接近。日全食观测结果证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经得起考验的科学理论。

19年3月9日北京时间9时08分—9时l1分左右,我国黑龙江省漠河地区将发生日全食。虽然从全世界来说,大约每三年可见两次日全食,然而任一具体地区平均需三百多年才能看到一次日全食。即使是幅员辽阔的我国,本世纪也只能看到6次三全食,今年3月9日是其中最后一次。下一次将于2008年出现在我国西北地区。

在日全食期间,由于明亮的太阳光球被月球遮挡,在暗黑的天空背景上,将出现平时根本看不见的发光暗弱的太阳高层大气(色球层和日冕),是研究太阳上这两个神秘层次的绝好机会。同时,日全食又是研究因太阳光突然消失而对地球大气、 电离层、 地磁和地电、以及生态等产生影响的难得时机,因而日全食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并且,在日全食前后,也是对日食地区广大群众进行科学普及和破除迷信等宣传教育的有利时机。

本次日全食的全食带在我国境内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四条平行直线表示4个不同时刻月影中心位置,它们的见食情况列于图后附表。这次日全食过程中,月球本影最先与地面接触发生在我国新疆最北部的阿尔泰地区与哈萨克共和国交界处,当时日出不久,太阳高度只有8度。然后,月影扫过蒙古共和国和俄罗斯,大约在北京时间9时07分进入我国内蒙古的满归地区,9时08分进入黑龙江漠河地区,9时12分离开我国出境。因此,在我国境内的最佳观测时间和地点应是9时08分~9时ll分在黑龙江漠河地区,当时太阳高度约21.5度,日全食持续时间为2分46秒。可见日全食的可观测条件要比l968年9月22日在新疆和l980年2月16日在云南的日全食优越得多。新疆日全食的太阳高度只有5度,全食时间只有0.3分钟;云南日全食时太阳高至也只有9度,全食时间不过l.7分钟。

我国准备对这次日全食进行专业观测研究。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云南天文台、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地球物理研究所、电子工业部22所、南京大学天文系和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等已经提出了涉及太阳物理、空间物理、电离层、地磁和地电等领域的16个观测项目,其中太阳方面有色球闪光谱和日冕白光观测,以及毫米波和厘米波太阳射电观测。许多天文爱好者也已表示到时将前往北疆进行业余观测。同时,日本、台湾和香港地区的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也在联系到漠河地区观测。19年3月5—10日还将在漠河县举行“太阳与人类环境”科学讨论会,对日食观测、日地关系及其对人类环境的影响,进行学术讨论,并提供观测和观赏本次日全食的机会。

1999 年 欧 洲 日 全 食

1999年8月11日的日全食,是本世纪陆陆地区可见的最后一次日全食。许多国家的天文学家和爱好者都组团赴欧洲观测日全食的壮观景象。中国科协和中国天文学会已组成赴欧日全食观测团队,主要进行照相(日珥、日冕、贝利珠等)观测和光谱观测等。

这次日食,全食带经过欧亚大陆许多国家的许多城市(从大西洋西海岸,经大西洋、英国南端、法国、德国,到西亚、印度北部和孟加拉湾)。其中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特附近全食时间最长,是这次见食最好的地区。详细情况请见附表和附图。

8月11日全食带内各地见食情况表

地名 全食

时间 食甚时刻

(地方时) 太阳地平高度 太阳地平

经度

彭赞斯

2m02s 11:12

(上午) 46° 130°

普利茅斯

英 1m39s 11:14

(上午) 46° 132°

兰斯

法 1m59s 12:26

(下午) 52° 146°

梅斯

法 2ml3s 12:29

(下午) 53° 150°

斯图加特

德 2m17s 12:34

(下午) 55° 157°

慕尼黑

德 2m08s 12:38

(下午) 56° 162°

萨尔茨堡

奥 2m02s 12:41

(下午) 57° 166°

格拉茨

奥 lml2s 12:46

(下午) 58° 172°

塞格德

匈 2m21s 12:55

(下午) 59° 185°

布加靳斯特

罗 2m22s 2:07

(下午) 59° 202°

瑟瓦斯

土 2m07s 2:32

(下午) 55° 232°

迪亚尔巴克尔

土 1m20s 2:40

(下午) 53° 242°

伊斯法罕

伊朗 1m33s 4:33

(下午) 41° 262°

卡拉奇

巴 1ml3s 5:27

(下午) 22° 277°

瓦多达拉

印 1m02s 6:02

(下午) 15° 281°

1999 年 欧 洲 日 全 食 照 片

狭缝日食----1999年8月11日德国慕尼黑日全食观测纪实

中国科大附中刘文静

1999年8月11日,我随全国日全食观测团来到了德国南部城市慕尼黑观测本世纪最后一次日全食。这次日全食带从大西洋西部开始,经过欧洲、亚洲西部和南部,在印度洋北部结束。慕尼黑位于日食带内,日食全过程长达之小时40分左右,全食时间在2分钟以上。

8月11日这天的天气是多云、小雨,但是我们还是按来到了预先选好的观测地点:慕尼黑航空博物馆的操场上。8时30分左右我们架起照像机、望远镜紧张地进行着观测前的准备工作。天空浓云密布,偶尔露出小片蓝天,但又很快被乌云遮盖。随着时间的推移,天空越阴越重,并下起了阵阵小雨。我怀着十分焦急的心情时而看表,时而看天,等待11时16分24秒(慕尼黑初亏时刻)初亏就拍照。但是初亏时刻到了,太阳完全被浓云遮往了。 11时23分太阳从云层的缝隙中露了出来,我急忙按下快门,拍下第一张日食照片,此时太阳己被月面遮往了一小部分。就这样,只要太阳露出云层我就抢拍一张。天空的云向南飘着,太阳时隐时现。日全食快开始了,云层仍然很厚,我的心情更加紧张,我盼望着奇迹出现。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 12时37分13秒(全食始的时间)奇迹真的出现了,浓云裂开一条狭缝,太阳从云层的狭缝中露了出来。刹那间太阳光芒四射,前倍利珠放出耀眼的光芒,日全食开始了,人们欢呼着。沸腾着。我连忙按动快门拍下了倍利珠、日珥和日冕。日全食时天色很暗,太阳戴上了一顶银白色的帽子,十分壮观。日冕的形状随太阳活动的强弱而变化,今年太阳活动己步入峰年,日冕接近圆形,而太阳活动宁静时则日冕较扁。 12时39分26秒月亮移出太阳表面,一束耀眼夺目的光芒再次从暗黑的日面边缘闪现出来,后倍利珠出现了。2分13秒的日全食结束了,我们的度过了这非常短暂的“黑夜”,迎来了“黎明”。14时1分29秒太阳复圆了,天又阴了下来,下起小雨。两个多小时的观测,动人心弦。这是一场惊喜,浓云密布的天空露出一条狭缝,让我又一次饱览了日全食的壮观、美丽。这是一场惊险,险些给我留下本世纪最后的遗憾。真是永生难忘慕尼黑的狭缝日食。

未 来 的 日 食

2000~2020年中国可见的日食

年月日 食类 年月日 食类

2002. 06. 11 环食 2011. 01. 04 偏食

2003. 05. 31 环食 2011. 06. 21 偏食

2004. 10. 14 偏食 2012. 05. 21 环食

2005. 10. 03 环食 2015. 03. 20 全食

2006. 03. 29 全食 2016. 03. 09 全食

2007. 03. 19 偏食 2018. 08. 11 偏食

2008. 08. 01 全食 2019. 01. 06 偏食

2009. 01. 26

环食 2019. 12. 26 环食

2009. 07. 22 全食 2020. 06. 12 环食

东线战争杂谈之四:弗鲁莫斯战役,东线战场的经典防御战(上)

一、注意事项:

1,你需要提前看下天气预报,当天有没有雨。

2,湿巾或者纸巾,室外的座位尤其是看台,会特别脏。

3,把耳塞或耳罩带进现场,做好听力防护。

4,准备好手机以及移动电源,尽管手机可能没有信号,可能会需要用到电源。

5,演唱会周边或应援可以提前买不然越靠近场馆越贵,VIP区会发荧光棒,看台不会,但是除了荧光棒也可以买一些牛角兔耳朵戴在头上。

二、水不要带。检票的时候水是不让带进去的,实在要喝就进去买那种软包的。

三、不允许拍照的。在演唱会门票的背面,明白写着禁止录像录音和照相,写在票上的规则,大家应该遵守。如果想要直播或者复制现场的表演,你必须要事先征得表演者同意,并支付一定的报酬,不只是演唱会,**院看**也是不允许拍照的,这都是为了保护版权。

四、入场时间。本地的话最好在演唱会开始前两个小时动身,因为每场演唱会门票都会有一个入场时间,但同时体育馆也会有一个开放入场的时间,所以并不是你想提前来就能马上入场的。

扩展资料:

演唱会是指在观众前的现场表演,通常是音乐的表演。音乐可以是由单独的音乐人所表演或是音乐的集体演出,歌手通常是在舞台上表演。何况还有非常可观的门票收入(当然,也有不少大型演出是免费入场的)。演唱会对于歌迷来说则是一个狂欢的节日。

一般会选择演唱在地的大型露天场馆,多为各省省体育场。或者体育馆之类的大型场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演唱会

现在东欧的气温如何,要带什么衣服去啊?

撤退的德军在特尔古-弗鲁莫斯(Targul Frumos)反击了紧追不舍的苏军,给他们造成了惨重损失 1944年5月1日,苏联元帅科涅夫对他自己和自己的部下取得的战绩感到满意,他现在用眼睛盯着摊在他面前的地图。 仅仅3个月以前,科涅夫的部队包围并歼灭了位于科尔孙-切尔卡瑟( Korsun-Cherkassy )地区的德军,因此他被提升为元帅。现在,经过经年的苦战,乌克兰第2方面军已经在西乌克兰地区站稳了脚跟,准备对东南欧地区的轴心国军队展开猛烈的打击。 科涅夫的10支集团军穿透了德军的防线 科涅夫手下有10支集团军:第27、40、52、53、第4近卫集团军、第5近卫集团军、第7近卫集团军、第2坦克集团军、第6坦克集团军、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这些就是科涅夫手里的牌;他的装甲部队有6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1944年3月5日,乌克兰第2方面军向乌曼(Uman)东北部的德国第8集团军发起了进攻。第4近卫集团军、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第2坦克集团军的大批坦克和步兵不费吹灰之力就突破了德军薄弱的防线,其他的苏军部队马上跟进;俄国人的钢铁洪流完全突破了德军的防御阵地。 乌曼在3月9日就攻克了,科涅夫命令他的部队继续向着布格河(Bug)挺进。撤退的德军几乎没有时间在沿河地域组织起一条防线。科涅夫的部队继续对德国人施压,切断了德国第8集团军和第1装甲集团军的脆弱的联系。科涅夫的大军,混合着步兵、装甲兵和工兵部队,马不停蹄地冲向布格河。 在3月11日,博格丹诺夫( S.I. Bogdanov)将军的第2坦克集团军下辖的第16坦克军(「 ” Dubovoi”杜博沃依少将)抵达了佐琳卡(Dzuhlinka)并在此地渡过了布格河;粉碎了德军在河流南岸固守的任何希望。几个小时以后,第29坦克军(「 ” Kirichenko”基里琴科中将),隶属于克拉夫琴科(A.G. Krchenko)将军的第6坦克集团军;也在盖沃隆(Gayvoron)渡过了布格河。主要的渡口被装甲车辆和卡车堵塞了,步兵部队取征用河岸边的民船和乘坐木筏和橡皮艇的方法渡河。步兵们一渡过河流,就分散地跟在机械化车辆的后面,朝着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德涅斯特(Dniester )河前进。 俄国人止步于泥泞季节 到3月15日,杜博沃依的坦克军已经切断了位于瓦普尼亚尔卡(Vapnyarka)的奇美林卡—敖德萨(Zhmerinka-Odessa)铁路,此地距离德涅斯特河仅仅30英里。2天以后,基里琴科的坦克军到达了德涅斯特河河边,立即渡河并且在河对岸建立了桥头堡。其他的苏军部队也迅速跟进,到3月21日,俄国人已经牢牢控制了河西岸。 在接下去的2天里,科涅夫的部队在罗马尼亚的乡村地区大规模展开突击,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抵抗。然而,随着4月份的到来,大雨开始下了起来,地面和道路都变成了褐色的沼泽,这种天气造成了苏军部队的推进速度大为降低,几乎停滞不前了。 对于阿道夫 来说,「 ”泥泞季节”意味着他有了时间稳定和加强他在东南欧地区的部队的实力。他非常担心他那些摇摆不定的盟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匈牙利;这些国家对于气势汹汹的俄国人的推进感到忧心忡忡。3月18日,匈牙利摄政王米克洛什 霍尔蒂( Miklós Horthy)屈从于的压力,允许德军越过德国—匈牙利边境,这实际上就是入侵。匈牙利的油田目前在德国的控制之下,但是罗马尼亚的油田对于德国来说更为重要。 普洛耶仕蒂( Ploesti)油田位于瓦拉几亚平原(Wallachian Plain)上,此地在布加勒斯特(Bucharest)以北30英里处,这里是罗马尼亚炼油工业的中心,如果没有这些油田,德国很难找到为其工业和军队提供汽油的替代石油来源。罗马尼亚的首脑杨 安东尼斯库( Ion Antonescu)元帅在德军入侵匈牙利那天对宣誓效忠。然而,罗马尼亚的一些军队将领,已经在和苏联方面接触,打算通过谈判和苏联缔结一项单独的和平条约。苏军攻势的停滞不前意味着更多的德军被派到罗马尼亚来支援摇摆不定的罗马尼亚军队并且要对任何中的取先发制人的手段。 对德国军队的过高要求 也着对于德军东南翼的战线建立一个新的、更为忠诚的负责任的指挥部。在1944年3月30日,的私人飞机飞到了克莱斯特元帅指挥的A集团军群的司令部。在克莱斯特元帅登上飞机以后,福克—沃尔夫「 ””号(Focke-Wulf Condor )飞机飞到了利沃夫(L’vov)市,接上了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斯坦因元帅。这两位元帅的部队经受了苏军在在乌克兰和罗马尼亚发动的猛烈打击,非常恼怒德军居然丢失了如此之多的领土。 飞机飞回了萨尔茨堡(Obersalzburg),冯 克莱斯特元帅与冯 曼斯坦因元帅被带到了元首的面前。这两位元帅被元首授予了双剑饰骑士铁十字勋章,之后解除了他们的职务。新晋陆军元帅莫德尔接替了曼斯坦因的职务;4月1日新晋升为大将的费迪南德 舍尔纳( Ferdinand Sch?rner),接管了A集团军群。 在解除克莱斯特职务之前,告诉克莱斯特,苏联的进攻势头已经过去了,现在他们精疲力尽。元首还说,驻扎法国的德军部队在将预期中的盟军的进攻赶进大海里之后,这些部队将被派到东线,他们将会收复前一年失去的领土。克莱斯特直言不讳地简短地回应元首说,在东线的德军部队被完全摧毁之前,是和斯大林实现和平的时候了。 当新任命的司令官到达他们的指挥部的时候,4月2日,的最新命令也随之等待着他们:「 ”俄国人在东线南段的攻势的 *** 已经过去,俄国人现在已经精疲力尽而且兵力分散。现在是阻止俄国人进攻势头的时候了。” 「 ”有鉴于此,我决定取各种各样的措施。现在,不可避免的,我们的军队在坚守着克里米亚(德国第17集团军被乌克兰第4方面军孤立在克里米亚),我们要在如下战线上进行坚守或则反击。” 「 ”德涅斯特河向东北直到基什尼奥夫—雅西—特尔古—尼亚姆茨( Kishinev-Jassy-Targul Neamt)一线;在特尔古—尼亚姆茨—捷尔诺波尔—布罗迪—科韦利(Targul Neamt-Ternopol-Brody-Kovel),东部的喀尔巴阡山山口之间的防线。” 这对几周之前刚刚遭受重创的德国与罗马尼亚军队来说是一个过高的要求。舍尔纳的集团军群,在4月5日刚刚改名为「 ”南乌克兰集团军群”,他的防线从喀尔巴阡山中部延伸到黑海,长度达300英里。他的集团军群包括2支罗马尼亚集团军(第3和第4集团军)和2支德国集团军(第6和第8集团军)。 「 ”活动”,俄国人的诡计 舍尔纳与一样,也意识到了他领导下的德国和罗马尼亚军队在武器和作战能力上的差距。在4月2日的命令中说:「 ”「 ”罗马尼亚军队将根据地形进行部署,以便主要由德国军队占领有遭受敌军坦克攻击危险的地区。”他还命令德军要配备重型反坦克炮,要把这些反坦克炮也分配给罗马尼亚军队。 「 ”感谢上帝给我们的泥泞。”这些话出自上至将军下至列兵的口中,他们经过奋斗终于构成了一条完整的防线。前线指挥官所不知道的是,这也是对于俄国人的进攻能力部分估计正确的结果。 后勤存在很大的问题,在3个月的时间里,苏军已经夺回了大部分乌克兰领土,在这一过程中将德军向西击溃了250-300英里。科涅夫和其他东线南段战线的苏军指挥官们的部队的前进距离已经远远超过了补给的距离。另外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进攻过程中惨重的兵员损失的补充,这个问题部分可以通过强征收复地区的男性居民来解决,但是要把他们训练成合格的士兵是需要时间的。 随着泥泞季节的开始,红军最高统帅部命令前线的所有部队转入防御状态。这种措施将产生双重的影响:这样做就有时间训练补充兵,而且可以让补给仓库能够更靠近前线;红军最高统帅部还打算利用这段时间来为新的进攻集结兵力。这次进攻旨在摧毁中央集团军群,这将是一场规模浩大的夏季攻势。 为了吸引德军的注意力,东线南段的科涅夫和其他指挥官的部队接到命令要他们的坦克部队保持高调的出动频率,这是苏军统帅部代号「 ”活动”的战略欺骗的一部分;基本上,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频繁出动和无线电通信的活跃度大增,都是为了愚弄德国人让他们相信这些部队的活动都是为了向相邻的舍尔纳的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和莫德尔的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进攻做准备的。 这项也命令苏军指挥官向德军发动一系列有限的进攻,加强让德国人相信苏军的主攻将是在东线南段的观念。而其中的一次有限的进攻将要发生在罗马尼亚的城镇特尔古-弗鲁莫斯周围。 费迪南德 舍尔纳重组了他的部队 当科涅夫等待大地干透,他好发动他的有限的进攻的时候,德国人正好利用这段时间进行重组。舍尔纳是一个粗暴的,无情的指挥官,他于1892年生于慕尼黑。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声名显赫,曾经在1917年的意大利前线赢得了当时德军的最高荣誉勋章「 ”蓝色马克斯”;在同一场战斗中,另一名年轻的军官埃尔温 隆美尔也获得了这种最高规格的勋章。 战争结束以后,舍尔纳在上西里西亚的「 ”自由军团”中服役,在1937年重返了国防军。他在战争中的晋升完全是由于他在困难情况下的杰出的战场指挥能力。这也有助于他获得的信任,更重要的是,舍尔纳在早期就是忠诚的国社党党员。 舍尔纳对他的手下不容许有任何借口,他给手下的第6集团军的司令马克西米连 德 安吉利斯(Maximilian de Angelis )将军和第8集团军司令奥托 沃勒(Otto W?hler )将军所下的简短的命令就是:「 ”前线的部署按照元首所说的办。” 沃勒的第8集团军占据了一个关键的位置,守卫着喀尔巴阡山的山口并且和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第1装甲集团军建立了联系。49岁的沃勒曾经担任参谋职务,直到1943年才被任命为第1军的军长。他在东线的北段指挥得很好,他的才能和主动性使他获得了骑士铁十字勋章。1943年8月15日,他被任命为第8集团军的司令官职务,持续地带领他的部队从乌克兰向着罗马尼亚边境地区边打边撤,历经了血腥的战斗。 到4月中旬,将军的司令部下辖的部队包括德国和罗马尼亚的联军,这些部队构成了沃勒的集团军。在纸面上,集团军由30个师构成,其中17个是罗马尼亚师。罗马尼亚师的质量参差不齐,而德国师在某种程度上不过是战斗群。沃勒主要的实力在于他的装甲师,第23、24装甲师和党卫军第3「 ”骷髅”师;还有就是「 ”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 面对着漫长的可能遭到俄国装甲部队进攻的地区,沃勒将他的装甲部队作为「 ”消防队”部署在道路状况良好的地区,作为预备队对付任何的俄国人对于他的防区的进攻。「 ”大德意志”师对这种情况并不陌生。 「 ”大德意志”师的士气很高 可以说,「 ”大德意志”师是国防军的王牌师团,这支部队的前身是柏林的卫戍部队和莱尔步兵团( Infanterie-Lehr-Regiment);在1939年组建了「 ”大德意志”步兵团,1943年4月扩建成了「 ”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 ”大德意志”师和其他德国步兵师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兵员来自帝国的各个地区,而不是专门由特定的州的兵员组成的。 从1944年1月到3月,「 ”大德意志”师在撤退到罗马尼亚边境之前在乌克兰的基洛夫格勒地区周围和苏军打了几场恶战。在3月底撤退到边境地区之后,它继续向西撤退,挫败了俄国军队在4月份的第一周以内切断雅西—基什尼奥夫铁路的企图,摧毁了89辆坦克和10门反坦克炮,给予了苏军步兵以重大杀伤。到4月中旬,该师已经占据了一条防御阵地,从距离特尔古-弗鲁莫斯西北部12英里的鲁吉诺阿萨( Ruginoasa)乡延伸到锡雷特( Siret )河,这条河在特尔古-弗鲁莫斯东北12英里处。 「 ”大德意志”师仍然是一支装备精良的部队,在他们修筑防御工事的时候,士气仍然高昂。这个师包括2个步兵团,每个团包含4个营;每个营都有100人制的4个连;每个团都有一个重武器营;另外,还包括一个拥有35-40门突击炮的突击炮营、一个战斗工兵营和一个侦察营。 「 ”大德意志”最厉害的装甲拳头在于「 ”大德意志”装甲团的四个营,每个营大约有40辆坦克;这包括使用4号中型坦克的一个营;两个使用五号「 ”黑豹”坦克的坦克营以及一支「 ”虎式”重型坦克营;这个团的炮兵火力主要来自于自行火炮团和三个装备致命的,两用的88炮的炮兵营。

受海陆位置影响,过渡性质是本区气候最主要的特征。北部各国介于西欧和国协之间,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间的过渡性气候,

冬天酷寒,地面积雪自西部的数周,向东逐渐增加到俄罗斯边境的两个半月,虽冷于西欧,却较俄境温暖;

夏季较西欧热,却又较俄罗斯凉爽许多。

南部的前南斯拉夫各国、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位居巴尔干半岛北部,属于地中海型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之间的过度性气候。东欧距离温暖的北大西洋已远,全区最冷月均温皆在零度以下;夏季则因地处内陆,缺乏水气调剂而显炎热,最暖月温度自北向南见增,北部平原四国不足20℃,南部各国则多超过20℃。